close
前陣子安小妹說了一些謊話,我把安小妹說謊的過程跟一位同事說,然後我問她,妳小時候會跟妳媽媽說謊嗎?
她說什麼小時候,到現在每天都在說謊好不好。
我問她為什麼要說謊?
她說她媽媽到現在還是管她很嚴,愛管、愛唸、愛掌控,即使長大了,她為了逃避媽媽的碎碎念以及一些負面的情緒,還是經常說謊。
這期間我剛好看到一篇洪蘭教授的文章,我mail跟她分享,她很妙,她把她感同深受的部份都用不一樣顏色的字體標示出來,然後她寫了一句讓我很心疼的話「有的時候,真的希望自己是個孤兒......」,經過她同意,我把她標示的部份都show了出來,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,我想,很多人都是這樣長大的,其實也包括我在內。只是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,有些人會反彈較大,而且些人則默默承受這不甘願的安排。
父母或許會說「你生在福中不知福,幫你安排好好的,不用你煩惱,意見還這麼多」「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」
我想,出發點真的都是為了孩子,但對孩子而言,他們需要有更多的被尊重。
我曾聽過一個演講,他說有時候是大人逼得孩子不得不說謊,孩子下課後,如果跟媽媽說我要去同學家打電動,一定會被罵到臭頭,說他不上進,只知道玩。如果孩子跟媽媽說要去同學家寫功課作研究,可能會被大大讚許一番,是父母的態度逼得孩子不得不說謊,因為父母只聽好聽的。
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
父母或許會說「你生在福中不知福,幫你安排好好的,不用你煩惱,意見還這麼多」「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」
我想,出發點真的都是為了孩子,但對孩子而言,他們需要有更多的被尊重。
我曾聽過一個演講,他說有時候是大人逼得孩子不得不說謊,孩子下課後,如果跟媽媽說我要去同學家打電動,一定會被罵到臭頭,說他不上進,只知道玩。如果孩子跟媽媽說要去同學家寫功課作研究,可能會被大大讚許一番,是父母的態度逼得孩子不得不說謊,因為父母只聽好聽的。

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∞
【文╱洪蘭(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)】
每個孩子都需要適度的個人空間,爸媽愛孩子愛得緊迫盯人,反而讓孩子覺得不被信任、不被尊重,想盡辦法要脫離爸媽的掌控。
朋友憂愁滿面的來找我,說她的寶貝女兒變成習慣性的說謊者,而且怎麼打都改不過來。我吃了一驚,我在她女兒考上北一女的慶功宴上曾經見過一面,是個十分乖巧聰慧的孩子,怎麼會變成習慣性的說謊者呢?
孩子用謊言逃避問題
一般來說,孩子因為怕父母的嚴厲責備或處罰,只好隱瞞事實,編個謊話來先解決眼前的問題,謊話又必須用另一個謊話來圓,久而久之,就變成了習慣性的說謊者了。
很多孩子不是自願說謊,是為了怕挨打,不得不說。所以父母也要檢討自己管教是否太嚴,逼得孩子去說謊;基本上,孩子說謊是逃避一個他無法解決的問題。
過度掌控親子都煎熬
不過這個朋友情況不一樣,是愛的太多。她的生活完全以孩子為中心,先生工廠搬去大陸時,她因不願孩子接受共產黨的教育,冒著婚姻破裂的危險選擇留在台灣,這個犧牲不可謂不大;也因為如此,她一定要孩子出人頭地,以証明她的選擇是對的,所以孩子的行蹤,幾乎每一分鐘都在她的掌控之內,上下學她接送,週末學鋼琴和小提琴,孩子要的任何東西,她都事先買好,不浪費孩子一點點的讀書時間。
一般孩子愛上網,但是她們家的電腦在她臥室,孩子得到媽媽房間來上網查資料,所以絕對不會上網聊天或交網友。孩子所有生活上的細節,她都替她打理的盡善盡美,所以她不了解孩子為什麼要騙她,說去某某同學家做海報,結果去接孩子時,孩子並不在那個同學家,最主要是孩子回來後,怎麼打罵都不肯說她去了哪裡,這種事已發生了三次,她不知道怎麼辦,要求我找孩子談談。
緊迫盯人讓孩子窒息
這原是別人的家務事,我不敢插手,但是看到朋友心急如焚,先生又不在身邊,無人商量,很是同情,所以藉著看大學博覽會的機會,把孩子帶出去喝咖啡。果然孩子坐下來第一句話是:「阿姨,幫我申請外國學校,我想去美國唸大學,我快受不了了。」我連問都不要問,她就滔滔不絕的把心裡的話說出來了。她不能忍受母親緊迫盯人的愛她方式,她說:「媽不信任我,我就給她不信任的理由,死都不說我去了哪裡。」我說:「傻孩子,你們這樣不是相互折磨嗎?你媽媽很愛你,為你她什麼都肯做。」她突然大哭起來,說她寧可是個孤兒,這種綿密的愛使她窒息。
管教孩子要從心做起
父母不可以為了怕孩子變壞,每一分鐘都掌控孩子的行蹤,被人信任是自尊自重的開始,要給孩子一些自由,逛街對小女孩來說也是一個交朋友,增進友情的機會。人不是讀書的機器,不能,也不需要二十四小時讀書。
我們知道,一個孩子如果真的很想要一個東西,他會千方百計去得到,打罵是沒有用的。我曾經有個同學,她愛上了空軍官校的學生,她父母不肯,把她頭髮剃光,使她不能出門,結果她戴了帽子照樣出去。要改正孩子的行為,除非他從心裡願意改,不然外面的防堵是無效的。
很多父母不准孩子打電玩,一個禮拜只准打一小時,但是孩子有很多方式偷打,包括設定鬧鐘,半夜爬起來偷打。管教孩子要從心做起,抓住他的心,可以像風箏一樣,放他飛,不必怕,因為主控權在你手上。
孩子也需要個人空間
最後我問她究竟去了哪裡,她笑笑說,心中很煩,唸不下書,也不想在家中聽母親嘮叨,坐了公車去陽明山走了一下。我問她為什麼不說實話,母親應該會讓你去的。她搖頭說:「這是原則問題,我應該有人身自由。我想獨處,不要媽陪,但是我一說陽明山,她一定會陪。我必須有一塊屬於我的個人空間。」她眼睛看著我說:「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。」我無言。
父母愛孩子要愛的得當,「個人空間」(Personal Space)是動物的基本要求,二隻老鼠放進一個籠子裡,一定成對角線蹲,雖然他們不曾學過幾何,但是他們知道對角線距離最遠。請給孩子適度的空間,尊重他,他會尊重自己,掌握他的心比掌握他的行蹤重要。
全站熱搜